项目名称: 介孔量子材料
转移转化方式:□转让 ☑许可 □作价入股 □其他
技术成熟度:□实验室 □小试 ☑中试 ☑小批量生产 □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新材料 ☑节能环保 □其他
申报高校: 华东师范大学
1. 项目总体介绍:要治水,就要恢复水生态平衡。传统的治污大都采用底泥清淤处理,工程量巨大且效果不明显,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存在时间长、范围广,对人类潜在影响很大。想要告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污现状,需采用更为科学、高效且低成本的创新技术,解决当下已污染水体治理难题。介孔量子材料科研团队针对该难题采用自主研发的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材料实现了全国范围多处污染水体治理且取得显著成效。同时,由光催化技术衍生形成,针对室内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的光催化喷雾及甲醛捕捉剂等产品也同样效果极佳。本次展会将展出用于污染水体治理的光催化生物菌荷叶(实物)与光催化喷雾/捕捉液(实物)。 | |
技术创新点:团队自主研发的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材料,该光催化材料可有效吸收利用太阳光,将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纳米材料与纤维短丝进行复合,赋予每一根纤维具有高光催化活性,解除了其仅在紫外光条件下产生作用的限制。介孔材料具有强吸附能力,可以有效捕获各种有机污染物,并通过光催化作用将捕获的有机污染物彻底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实现水体/空气净化,同时还具备杀菌、除臭、抗污等功能。 | |
3. 知识产权归属及相关专利说明: 无 | |
4.商业化概述 (市场前景):光催化材料属于新材料,其发展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明确支持氧化锌、氧化钛、钛粉、碳酸钙、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铁等纳米粉体材料的发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颁布实施也为光催化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新思界发布的《2017-2022年光催化材料行业投资环境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2012-2016年,我国光催化材料行业内的生产企业数量由47家增长至89家;光催化材料的产量由2676.2吨增长至4015.0吨。但我国光催化材料的产量依然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需求,每年还需从国外进口一部分产品。光催化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也不断加大,未来,中国光催化材料的市场需求增速将保持在11.0%-14.3%之间。预计2022年,中国光催化材料需求量将超过9000吨。 | |
5. 优先使用产业领域及地方区域:环保产业领域且不受地域限制。 | |
6. 初步意向交易方式及金额: 意向交易方式为直购与定制,交易金额与负责人对接。 | |
7.行业状况:近几年,利用光催化治理黑臭水体的技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光催化技术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吸收太阳能进行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将有机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但是,传统光催化材料仅吸收太阳光谱的紫外部分,对于可见光甚至是近红外光部分没有响应,然而实际生活中紫外线是很少的,这就很大程度限制光催化的应用。 | |
展示方式:☑实物(或模型) ☑展板图文 ☑多媒体演示 | |
展示要求: (1)部分展示品有现场演示;(2)演示台尺寸大于70*50cm;(3)展示需要用电及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