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食品品质及其毒害因子的整体直接识别技术体系与设备
转移转化方式:✔转让 ✔许可 ✔作价入股 ✔其他
技术成熟度:□实验室 □小试 ✔中试 □小批量生产 □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新材料 □节能环保 ✔其他
申报高校: 上海海洋大学
1. 项目总体介绍:食品安全无国界,保障食品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其中食品掺假以及食品中有毒有害因子是食品安全的焦点问题,不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而且也影响了食品产业的发展。2020年第十四届的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会议(CIFSQ)提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自组建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同世界各国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食品企业、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国新时代的食品安全保障事业对食品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些食品加工相关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超量或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将非法添加物加入食品,以达到改善食品外观和某些质量指标的目的来蒙骗甚至危害消费者,不仅使得本可正常食用的食品添加剂备受非议和排斥,而且引发了消费者对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安全性的恐慌与质疑。这些危及消费者和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不法行为在一些大众消费食品原料也频频发生,对中国食品安全及行业发展造成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危害。本项目主要创新技术——多分子光谱宏观指纹分析法:融合了三级光谱鉴定和化学计量学,对食品样品直接进行检测分析,整体获取了各类成分的比例以及组合共存的指纹特征,实现了对产品种类、品质等的直接分析鉴别以及特定成分的定性与定量。该方法快速无损、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已应用于食品品质及其毒害因子的整体直接检测与识别等。本项目针对谷物类食品品质及增白剂、膨松剂、防腐剂等外源性添加物缺乏快速检测技术的难点问题,利用自主创新的多分子光谱宏观指纹分析技术研发食品品质、掺杂及其毒害因子的直接整体检测分析方法,创建其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研制食品的多组分智能化现场检测设备,助力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与质量控制水平,推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 |
2. 技术创新点:技术开发:基于多分子光谱的食品品质及毒害因子快速检测识别体系谷物类食品原料中非法添加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以面粉为例):利用三级红外鉴定技术结合群峰比对等方法,实现了面粉中非法添加物(荧光增白剂、吊白块、溴酸钾、硼砂、明矾等)的单添加及多添加同时快速检测,无需提取或进行其他繁琐的预处理。同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了红外定量预测模型的构建,检测限达到10 mg/kg。该方法具有快速、直接、操作简便、高通量等特点,可实现面粉样品的批量检测。食品原料品质、异杂物、致病菌等快速检测技术:利用三级红外鉴定技术及其成像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成分分析(PCA)、软独立建模(SIMC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识别食品原料品质及外源性毒害因子,已完成的较成熟研究有:鱼糜品质(等级、鱼种等)及其物理性危害因子(鱼刺、鱼鳞等)与掺假掺杂物(淀粉、植物蛋白、低值鱼糜等);鱿鱼中甲醛的直接原位定性分析与准确定量模型构建;不同混合比以及不同混合类型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准确识别等。该技术具有全面、快速、高效等特点,适合现场高通量检测,并已逐步推广应用于谷物类食品原料品质及外源性毒害因子的快速检测。产品研制:食品多组分智能化现场检测设备食品多组分智能化现场检测设备:通过红外光谱技术对粉类、固体颗粒类样品进行直接快速检测,结合自主开发的软件对不同样品建立化学计量学模型,从而达到对样品智能化现场定性识别和成分定量检测。以此开发了专用的食品多组分智能化现场检测仪——MPN-Q8,具有方便携带、操作简单、快速直接、低成本等优势,较为适用于现场筛查和快速检测,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 |
3. 知识产权归属及相关专利说明: 无 | |
4. 商业化概述 (市场前景):该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具有直接整体、快速简便、低成本、高通量等特点,在食品安全筛查以及食品掺假识别方面优势显著。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中华民族未来。要坚持安全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依法监管,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共治共享。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我国新时代的食品安全保障事业对食品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多数快速检测方法在食品监管的现场检测应用上仍有诸多技术困难,因此开发更为直接、快速、智能的现场检测技术将成为我国新时代食品品质与安全事业的迫切需求。本项目研发的多分子光谱宏观指纹分析法及食品多组分智能化现场检测仪具有快速检测、操作简便、高通量分析、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现场筛查和监测,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 |
5. 优先使用产业领域及地方区域:使用产业领域:食品安全;食品品质与快速检测;检测仪器研发优先推广区域:江浙沪地区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 |
6. 初步意向交易方式及金额:食品多组分智能化现场检测仪:零售交易:15万/台批量交易:数量>5,13万;数量>10 , 11万;数量>50,面议技术转让:面议整套解决方案(仪器+软件+定制化数据模型):面议 | |
7.行业状况近年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加大了消费者对于生产企业的不信任,业已成为制约食品加工相关产业发展和升级的一个重要的瓶颈。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和掺假掺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对食品,尤其是食品原材料中的非法添加和掺假掺杂现象的监管逐年加强,但部分相关技术和法律规范基础薄弱,亟需加强。市面上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通常要求系列的前处理步骤,且大多是针对特定物质进行检测,无法达到多组分同时快速检测的效果。本项目研发的食品多组分智能化现场检测仪无需前处理,非专业人员也可以直接操作,且能够一次性检测食品原料中多种物质/指标并进行非定向筛查,达到全面检测的效果。 | |
展示方式:✔实物(或模型) □展板图文 ✔多媒体演示 | |
展示要求:有现场演示;实物尺寸(长*宽*高):300mm×215mm×150mm;需要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