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成果名称 |
供给摘要 |
技术成熟度 |
技术领域1级 |
技术领域2级 |
技术领域3级 |
技术所有人 |
1 |
一种直流微网变功率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微网变功率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所述变功率控制装置包括光伏侧功率测量模块、负荷侧功率测量模块、直流母线电压测量模块和变功率控制器,所述光伏侧功率测量模块与光伏电池组件连接,所述负荷侧功率测量模块与负荷组件连接,所述变功率控制器分别连接光伏侧功率测量模块、负荷侧功率测量模块和蓄电池组件,所述变功率控制器根据光伏侧功率测量模块获得的光伏输出功率、负荷侧功率测量模块获得的负荷消耗功率以及直流母线电压测量模块获得的直流母线电压,控制蓄电池充放电功率的方向和大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避免了微网母线电压与微网功率的波动对微网工作模式切换的影响。 |
实验阶段 |
新能源与节能 |
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
高性能绿色电池(组)技术 |
上海电力学院 |
2 |
变浆系统后备电池在线监测及电压均衡系统以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浆系统后备电池在线监测及电压均衡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变浆驱动及变浆电机、备用蓄电池组模块、供电及充电电源、传感器模块、MCU、现场监控主机、变浆控制模块以及充放电控制模块,其通过利用传感器采集蓄电池单体电压、内阻、温度等参数,判断蓄电池组的健康状况,采用MCU采集汇总,在可视化的PC端界面中执行相应的操作,通过总线向变浆控制模块发出相应信号,保障蓄电池组故障在风机出现断电等紧急故障前发现,确保风机安全,此外,本发明同时具有对蓄电池组各电池电压进行均压的功能,保证蓄电池组中的各单位蓄电池在待机浮充过程中电压彼此一致,提高后备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相应的成本开支。 |
实验阶段 |
新能源与节能 |
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
高性能绿色电池(组)技术 |
上海电机学院 |
3 |
二硫化钼纳米片/纳米纤维素/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的锂电池薄膜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硫化钼纳米片/纳米纤维素/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的柔性锂电池薄膜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负极材料以纳米纤维素为柔性基材,将二硫化钼纳米片、石墨烯纳米片和碳纳米管混合均匀后埋在所述的纳米纤维素的网络中而形成的具有致密网络结构的柔性自支撑薄膜电极材料,其中薄膜负极材料的组成和百分含量分别为:二硫化钼纳米片60~80wt%,纳米纤维素10~30wt%、碳纳米管5~20wt%,石墨烯5~20wt%。利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合理高效利用纤维素可再生的能源,无须使用金属铝箔、铜箔作为集流体,无须使用含氟聚合物作为胶粘剂,因此极大地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利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电极无须压片,直接压滤组装成型,效率高,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柔韧性和连续弯折稳定性。 |
实验阶段 |
新能源与节能 |
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
高性能绿色电池(组)技术 |
上海大学 |
4 |
锆酸锂包覆的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锆酸锂包覆的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0.4Li2MnO3·0.6LiNi1/3Co1/3Mn1/3O2作为复合粒子的内核,并以Li2ZrO3作为富锂正极材料的复合粒子的外壳,组成粒径为50nm~300nm的复合粒子的LMO-LZO核壳结构,形成LMO-LZO纳米复合材料,其中LZO在LMO-LZO富锂正极材料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wt%~10wt%。利用本发明电池富锂正极材料能实现了更高的充放电倍率、更高的比容量、更好的循环性能和更低的电池生产成本。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为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和应用提供了高容量、长寿命的富锂正极材料,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
实验阶段 |
新能源与节能 |
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
高性能绿色电池(组)技术 |
上海大学 |
5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制备技术 |
采用水热处理和高温焙烧组合工艺,通过设计新型水热反应系统和开发独特的焙烧工艺,突破了钛酸锂粉体微观分散及与电解液相容性等关键技术,开发出制造成本低、适合批量化生产且电化学性能良好的钛酸锂电极材料。以该产品为负极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倍率性能好、循环稳定性强等优点。 |
实验阶段 |
新能源与节能 |
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
高性能绿色电池(组)技术 |
上海大学 |
6 |
高性能锂电池隔膜增强材料 |
本项目组在聚合物基底涂层材料、低温成膜涂布工艺、精密涂布装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已申请若干发明专利。重点开发了隔膜表面超薄型增强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工艺,系统研究了涂层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纯聚乙烯(PE)隔膜,表面构建增强涂层隔膜的热稳定性、与电解液的润湿性、拉伸强度、以及离子导电性,隔膜综合性能显著改善,同时很好保持了PE本身的孔结构。涂层修饰后,隔膜的化学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且经功能强化涂层修饰隔膜组装的电池,其循环寿命和倍率放电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
实验阶段 |
新能源与节能 |
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
高性能绿色电池(组)技术 |
上海大学 |
7 |
高性能锂电池隔膜增强材料 |
本项目组在聚合物基底涂层材料、低温成膜涂布工艺、精密涂布装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已申请若干发明专利。重点开发了隔膜表面超薄型增强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工艺,系统研究了涂层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纯聚乙烯(PE)隔膜,表面构建增强涂层隔膜的热稳定性、与电解液的润湿性、拉伸强度、以及离子导电性,隔膜综合性能显著改善,同时很好保持了PE本身的孔结构。涂层修饰后,隔膜的化学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且经功能强化涂层修饰隔膜组装的电池,其循环寿命和倍率放电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
实验阶段 |
新能源与节能 |
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
高性能绿色电池(组)技术 |
上海大学 |
8 |
太阳能 LED 照明控制器 |
太阳能发电的优点是:能量随处可得,可循环使用;无污染,无噪音,属于清洁能源;建设周期短,维护简单,使用寿命长。太阳能光伏电池和LED同为直流电、电压低并能相互匹配,因此太阳能发电和半导体光源结合,是实现绿色照明的最佳组合。本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驱动控制器、LED灯组成,白天太阳电池板吸收阳光产生电能并对蓄电池充电,夜晚将蓄电池储存的电能驱动LED发光照明。 |
实验阶段 |
新能源与节能 |
可再生清洁能源 |
太阳能 |
上海大学 |
9 |
太阳能 LED 户外照明技术 |
LED是照明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具有高效、节能、长寿命、安全、环保、无辐射、小型化、响应时间快、控制灵活等优点,目前实用化水平已经达到70-80lm/W,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大规模应用了LED技术,大大提高了市场接受程度。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清洁不污染环境,是国家大力推广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LED照明技术是绿色能源和绿色光源最佳结合,可最大限度节能环保,二者电压均为直流易于匹配,直流低电压,安全性好,系统具有高可靠性,施工维护方便,无须远距离输配电。本项目采用太阳能板、蓄电池和大功率LED灯,研发了高效集成驱动控制技术,可应用于多种户外照明场合。 |
实验阶段 |
新能源与节能 |
可再生清洁能源 |
太阳能 |
上海大学 |
10 |
微观多孔半导体薄膜光电阳极 |
本技术成果对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DSSC)一系列关键制备技术和基本电子传输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开发,对揭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制新型电池结构及其光晶体管器件等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本课题针对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DSSC)光阳极进行了不同方法的修饰处理,研究了不同阳极薄膜厚度对DSSC的光电性能的影响及其物理机制。,研究的薄膜电池是一种在原材料和制备技术成本两方面均比硅基太阳能电池具有很大优势,若能实现与常规能源相当的性能价格和稳定性,将会大大推动发展中的第三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广泛应用。 |
实验阶段 |
新能源与节能 |
可再生清洁能源 |
太阳能 |
上海大学 |